一、名师小传
石云霞,男,1942年10月生,河南太康县人,中共党员,1964年 8月参加工作,1970年北京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本科毕业,高校教龄35年,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
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199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百名"两课"优秀教师。2000年获中宣部、中组部、教育部党组授予的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2003年获武汉大学教学名师称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4年主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被评为国家及精品课程。
30多年来,一直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工作。自1999年以来,直接面向本科生的课堂教学工作量800多学时。同时承担硕士生、博士生教学800多学时。撰著出版科研教研专著、教材20余部(含主编、合著),公开发表学术教研论文百余篇,目前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9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教学奖励10多项。其中教学研究专著《“两课”教学法研究》2003年被教育部被评为全国研究生教学推荐教材。教书育人的主要事迹先后4次在教育部主办的公开刊物上刊登介绍。
二、名师心得
2003年,我有幸获得首届百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既感到很高兴,但又总觉得惶惶然。因为做得很不够。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在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这条战线上,我可以说是一个奋斗了三十多年的老战士了。如果从经验的角度看问题,应当说是轻车熟路了。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即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性格特点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搞好政治理论课教学,教书育人,释疑解惑,对我来说始终是一个新问题。要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才能有所前进,真正发挥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这个问题上,我的体会是,必须弘扬敬业精神,树立阵地意识,以创新的精神投入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在理论讲授、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和环节、教学方法和手段诸方面进行不断创新。这里,最根本的是要爱岗敬业,具有高尚的师德。
对于一个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要有敬业精神,这是搞好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从我自己的情况来看,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都很繁重,而且是过了 55岁以后超期“服役”多年上本科生的课了,完全有理由不上本科生的公共政治理论课。但是,我总是想到学校所反复强调的本科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思想,特别是当前社会上对政治理论课有诸多议论、学生又不大爱学的形势下,我觉得自己应当在这方面继续尽心尽力,为提高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有阵地意识,尽其所能发挥一个老教师的余热,知难而进,这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义不容辞。另外,几十年的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生涯,还确实教出了感情和兴趣,丢掉了还有些舍不得,也可以叫情有独钟吧。归根到底,我认为,就是要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天职和良心,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根本,也就是我们教师的神圣事业、人生追求和社会价值。